[Game Theory and Strategy 0]

賽局與策略前言

Chinese 賽局與策略

written by LiaoWC on 2021-06-10


「賽局理論與策略」這堂課可能是我大學上過最特別的課,它和我們資工系開的課非常不同。許多系上的課內容大概是在探討如何做到 optimal、如何做到最好,而賽局注重的是對於其它人可能的行為的「最佳回覆」,非常不一樣。賽局考慮到很多「其他人」的因素,而資工系的課通常都不會特別去把別人的行為考慮在內。

學習賽局理論對我的思維產生巨大的改變。還記得修人工智慧相關的課時,老師舉了決定要不要排隊買食物的例子來講述一些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我當下馬上想到的是,如果這個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個人做選擇,那麼如果所有人都有這套人工智慧,每個人的收益會何改變?廣泛一點的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有比其它人好的武器,那他會變得非常與眾不同;但如果所有人都拿了一樣的武器,是不是大家好像又回到相同的起點?

以下舉印象深刻的範例—電子商務來講述賽局帶給我的震撼。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在多年前,曾經不被看好,但為什麼現在能做得如此風生水起?先假設一下情境:有一個賣家跟一個買家,商品對賣家而言,成本5元,售價10元;對買家而言,售價10元,但該商品在買家心裡值15元。

untitled-11.png

我們把這個情境轉換成賽局常用的矩陣,如上圖所示。圖內數字分別表示在買家和賣家執行不同策略下,買家和賣家的收益。買家有兩個選項:付款和不付款;賣家有兩個選項:交貨和不交貨。

分析這個賽局,如下圖所示,可以發現理論上買家和賣家應該會分別選擇不付款和不交貨(紅線表示該玩家對於對方策略的最佳回覆策略),結果會落在右下角的 (0, 0)。這個賽局就如同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大家會一起選不是最好的選項組合。

untitled-12.png

(5, 5) 應該是較好的結果,但為啥會是 (0, 0) 這個情境發生呢?因為買家和賣家互相不信任。電子商務的實行過程,買家和賣家彼此可能不認識,甚至連對方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而在實體店家內進行交易,買家和賣家彼此至少能講個話、看對方長怎樣,信任度多少會比電子商務高。如果買家和賣家之間不信任,就可能會出現「訂了不付款」、「人家買了收到錢卻不交付」的情況。

untitled-13.png

經過這樣子的賽局分析,我們就能知道,要讓電子商務成功,需要建立起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信任。老師告訴我們兩個增進信任的例子:

  1. 建立溝通管道。例如:信譽系統。
  2. 使用第三方支付(如paypal)或演算法(如區塊鏈)讓人達到「間接信任」。

由於有這些改進方式,人們成功搭起買家跟賣家之間信任的橋樑,促成電子商務的成功。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體會:用賽局的方式來分析跟人有關的議題,可以幫助解決問題和找到問題的癥結點。除了直接用於解決問題,賽局更妙的是,當你深入剖析一項議題,你可能會洞察到你未曾想過的想法。例如當你在思考電子商務這項議題時,你有沒有想過「人類比較信任人?還是比較信任科技?」;有些人成功讓人「信任科技」是不是很厲害?那麼那些成功讓人「信任人」的,是不是更厲害?